- 24小时服务电话
- 0537-6056666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视频号
-
抖音号
新闻中心
近日,从新疆英吉沙县传来捷报:医院骨科孔耀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何西谦副主任治疗师凭借在援疆医疗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英吉沙县医共体授予“优秀援疆工作者”称号。两位医师扎根边疆、攻坚克难,以精湛医术和责任担当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济宁力量”,充分展现了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大爱精神。
孔耀:以技术创新突破地域医疗瓶颈,打造南疆骨科诊疗新高地
作为现任英吉沙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孔耀副主任医师入疆后始终以“填补技术空白、提升诊疗水平”为目标,带领当地科室团队勇闯技术“无人区”。他先后开展肩关节镜下肩关节脱位重建修复、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等2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不仅丰富了当地骨科诊疗手段,更建立起英吉沙运动医学规范化治疗流程,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内地同质化的精准治疗。
其中,他主导开展的喀什英吉沙地区首台3D打印辅助严重膝关节外翻膝关节置换术,打破了传统手术对复杂病例的治疗局限;近期成功为106岁老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更是刷新了喀什地区高龄骨科手术的纪录,用实力诠释“敬佑生命”的职业誓言。
凭借卓越的工作成效,孔耀医师入疆数月便荣获“山东援疆民族团结劳动模范”称号,此次再获“优秀援疆工作者”,是对其专业能力与奉献精神的双重肯定。目前,他正全力推进“南疆首个3D打印中心”建设,计划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辐射南疆地区,持续提升当地骨科疾病诊疗的精准化、个性化水平。
何西谦:以质控与康复双轮驱动,创下多项“全疆第一”佳绩
现任英吉沙县人民医院质控科主任、中医康复科副主任的何西谦,自2024年3月入疆以来,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推进医院国家级VTE(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心建设,助力英吉沙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目前南疆唯一一家国家级VTE防治优秀建设单位,该成绩得到济宁市援疆指挥部、英吉沙县卫健委及医院领导的高度赞誉。
同时,重点推进尘肺康复站规范化建设,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一举实现英吉沙县尘肺康复站建站2年来“全周期干预0的突破”。2024年,他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148人尘肺全周期康复干预,完成人数与康复率均位居全疆第一;2025年,已累计完成92人全周期康复干预,其中完成一个周期以上人员占比达73.78%,继续保持全疆领先优势,其工作成效获新疆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此外,入疆后还创新推出“援疆100课”计划,在1年半援疆周期内开展线上线下同步业务授课,内容涵盖理论讲解与实操技能培训。截止2025年8月,他已圆满完成100次授课任务,累计听课人数超9万人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有效实现医疗知识与技术的“远程传帮带”。同时,他在中医康复科开展“实用性步态训练技术”“基于影像学定位的精准康复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显著提升了当地神经康复的诊疗能力。
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援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同时作为济宁市援疆医疗队代表在2024年度济宁援疆工作总结会议中作表态发言,并作为代表参加2024年度山东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接受山东省援疆指挥部袁良总指挥长颁奖。
同心援疆护健康,共筑鲁喀情谊桥
与此同时,孔耀、何西谦还共同参与了济宁市援疆指挥部组织的“青苗茁壮行动”健康培育项目,在进当地校园授课的同时,牵头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工作。目前已完成300余例筛查,这也是英吉沙县首次开展此类专项健康筛查,为守护边疆青少年身体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从济宁到英吉沙,跨越万里的援疆路上,孔耀、何西谦医师用行动践行“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既是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更是鲁喀医疗帮扶情谊的生动见证。未来,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响应援疆工作号召,选派更多优秀医疗人才投身边疆建设,为推动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边疆群众健康贡献更多“一院力量”!